近日,松江区方松街道的“茸城e家”爱心驿站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在这里,不仅能歇脚喝水,还能随手留下对城市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以前驿站就是喝口水、充充电的地方,现在还能反映问题,真方便。”一位外卖骑手说。前不久,他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门口等红灯。正值晚高峰,骑手、电动自行车、行人都挤在狭窄的出口处,好几次差点碰撞。第二天中午,他送餐路过“茸城e家”爱心驿站,喝水休息时顺手在登记簿上写下了这一情况。
没想到,一周后,街道工作人员就联系他了解细节。社区、物业、交警等多方随后实地踏勘,决定拓宽出入口并重新规划人行道。几个月后,道路改造完成,通行更顺畅了。居民笑称,“原来的独木桥终于变成了宽路”。而那位提出建议的骑手,也成了同事口中的“热心小哥”。
方松街道地处松江新城核心区域,拥有68个居民小区、7个超10万平方米商圈和上千家商户。外卖、快递、网约出行等新业态群体在此高度集聚,他们穿行于街头巷尾,是城市运行中最灵敏的“探头”。
但过去,他们发现的问题往往缺乏有效反馈渠道,很多细节难以及时传递到管理端。
于是,街道在升级“茸城e家”户外职工爱心驿站时注意到这一点。原本仅提供饮水、充电、休息等服务的驿站,被赋予了新功能——成为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配备登记簿、意见箱、线上微信群,鼓励新就业群体随手上报问题、提出建议。
刚开始,骑手们节奏快、订单多,不少人觉得“提意见太麻烦”“说了也没用”。街道没有急于推进,而是先从服务入手:暖胃餐、义诊理发、保险咨询、冬送温暖……一项项贴心服务,让小哥们感受到来自城市的关心。
贴心服务让小哥们逐渐感受到关心。/受访者供图
“茸城e家”户外职工爱心驿站。 /受访者供图
慢慢地,大家熟悉起来后,有人开始随口提想法,“这个小区门口人车混行”“那边绿化带破损了”。
为了方便反馈,街道在驿站设置了登记簿和意见箱,还建立微信群,小哥们可以休息时写,也能路上拍照上报。如今,“茸城e家”人民建议联系点在辖区12个点位落地,近500名骑手都能就近找到一个“建言地”。
比如,有骑手反映东鼎商圈人行道被电瓶车占用。街道通过征集机制将问题转办,协调多部门划出专用停车区并增设智能充电桩,秩序明显改善。
类似的故事还在不断发生。另一位骑手在交流中提到,“平时送餐最难的是吃饭,忙的时候来不及,闲的时候又发现觉得商圈饭太贵。”街道了解后,联合商圈党建联盟推出了“骑手优惠套餐”和免费下午茶,在部分商户设立优惠餐点,并帮忙对接提供低价月租床位。
驿站人民建议联系点建立起“发现—上报—转办—反馈”的机制,简单问题快速解决,复杂事项通过“圆桌会”协商,由骑手代表、社区干部、物业和商圈管理方共同参与。
随着建议一条条落实,骑手们的心态也在改变。有人说,第一次看到自己提的建议真的落地,心里挺有成就感的;也有人表示,现在看到问题总会顺手拍张照发群里,“反正顺路,也不耽误”。截至2025年9月,驿站人民建议联系点共收集群众建议20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86项,涵盖交通安全、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等多个方面。
未来,街道还计划培训骑手学习急救相关知识。/受访者供图
目前,松江区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已达21个,征集邮筒布点34处。区信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向新业态群体延伸,鼓励更多市民从“观察者”变成“建设者”,让城市的每一处细节都能被看见、被改进。
益通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