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实习生 朱萌丽 摄影报道
10月18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老友记”在2025天府书展温情上演。“百年火铸·文心永续——《火铸文心:王火传》新书发布会”在书展主会场举行。103岁的王火在家人陪伴下亲临现场,96岁的李致也专程前来,两位老人一见面便紧紧握手,四目相对,情谊尽在不言中。
成都深秋的小雨淅淅沥沥,并未驱散暖意,场馆内弥漫着跨越岁月的深情。
李致(左)、王火(右)。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摄影
103岁王火对读者充满敬意
看到马老的女儿热泪盈眶
“百年火铸·文心永续——《火铸文心:王火传》新书发布会”上嘉宾云集,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中国言实出版社总编辑王淑琳,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鲁娟,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章玉钧,作家朱丹枫、侯志明等都莅临现场。
发布会上,每当主持人念出“王火”的名字,老人便下意识地试图从轮椅上站起来,向大家挥手致意,惊得工作人员赶忙俯身安抚。
103岁王火(左)、李致(中)等人《火铸文心:王火传》发布会
王火女儿向封面新闻记者透露,“父亲前些天还在住院,刚回家不久。”虽然年事已高、身体虚弱,但这份执意出席新书发布会的坚持,足见103岁王火对这场相聚的珍视。
2018年封面新闻记者张杰采访王火(左)
在过去十多年,封面新闻记者多次采访王火先生,与王老结下深厚的友谊。其中一次采访是于2018年夏天在王火家中采访的系列稿件《口述历史·王火|名字是火,气质如水》被收入《把文学理解为一种动词:跟25岁作家聊聊》,由中国言实出版社2025年9月正式出版。
收入王火访谈文章的《把文学理解为一种动词:跟25位作家谈谈》
90后写“00后”
作者遥寄“双喜临门”
《火铸文心:王火传》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共同出版。这是一部记录茅盾文学奖得主、百岁作家王火传奇的传记。王火亲历抗战,以《战争和人》谱写民族史诗;他投身出版,为新中国文学事业开拓奠基。本书不仅是个人的生命史,更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风骨与文心的生动写照。
该书由北大中文系出身、现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贺同越所著,真实记录了百岁文坛巨匠王火的传奇人生。王火不仅是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战争和人》三部曲)的获得者,更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传记生动展现了他从抗战时期以笔为枪,到投身出版、甘为人梯的丰富历程,呈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与不朽文心。
《火铸文心:王火传》发布会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奖获得者阿来评价该书“有着生动而具体”的文学精神。著名编辑家何启治赞誉,王火是“描摹抗战时代风云……的圣手”,其作品《战争和人》已成为“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和传世之作”。
作为联合出版方代表,中国言实出版社总编辑王淑琳分享了该传记的出版历程。她动情地说:“通过这部传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家的生命轨迹,更是一代文化人的精神境界。王火先生展现出的使命担当,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坚守的精神财富。”
《火铸文心:王火传》发布会现场
巧合的是,作者贺同越10月18日举行婚礼无法来到现场。她特意发了一段感言,并委托中国言实出版社总编辑王淑琳,转达、分享自己此刻的感受,“今天的自己,双喜临门,书香墨香映红烛。我在婚礼的现场迎来人生的新篇,也在远方见证作品的诞生。”
作为一名成长于和平年代的90后,贺同越表示,“在阅读王老师作品,了解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后,我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他为人为文的风骨与坚守值得反复书写,也必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这本30余万字的书稿,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让他最终完稿时恍然发觉自己仿佛跟随着文字的足迹,完成了一场精神的成长与完善。”这段话体现了一个年轻写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是从所谓薪火相传大有喜,老一辈用生命书写精神,新一代真挚热爱的传承精神。
封面新闻记者与103岁王火交流。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摄影
103岁的马老曾为王火出文集助阵
写七律致意:相见无言胜无声
面对不断涌来合影、签名的读者,王火先生始终欣然应允。见到熟识的老友,他多次主动伸手相握。当马识途先生的女儿马万梅走到跟前,王火眼眶瞬间泛红,两人紧紧相拥——那一刻,他一定想起了那位缺席的挚友:马识途。
103岁王火为读者签名。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就在8年前,《王火文集》首发式于2017年8月4日在成都购书中心举行。该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共10卷12册680万字,收录了王火的主要文学作品。当时93岁的作家王火出席活动现场,讲述了他创作获茅奖作品——《战争与人》与四川的关系,他当年从山东来到四川,从事出版、写作的心路历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王火的两位多年至交好友,当时103岁的马识途、88岁的李致,都冒着酷暑亲临发布会现场,庆祝《王火文集》出版。三位好友见面握手、拥抱,现场动情令人感动。马老当时在台上发言讲述了他与王火夫妇的深厚友情,“王火同志及他爱人同我相交了几十年。君子之交淡如水。王火同志常常关心我的健康,常来家里看望我,他们说话很少但是情真意切。我是深有感受的。我和王火同志的感情心心相印,是知心朋友。王火同志对我的创作一直比较关心。王火曾说,90以上的作家还在创作的,在文学界实属罕见。所以我这些年仍然在从事创作,这正是朋友们给我激励的信心。近年我又提起纸笔,写了几本书来。”
2017年8月4日王火(左)与马老(右)。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在发言的最后,马老还朗诵了一首自己此前写给王火夫妇的七律诗,用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来表达我和王火之间的情感,“淡水之交几十春,潭深千尺比汪伦。同舟共渡风雨夜,相见无言胜无声。”据马识途儿女马万梅透露,得知《王火文集》首发的消息后,马老坚持要出席,“说是几十年的交情,一定要参加。”
王火、马识途、李致(从右到左),2017年8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2024年3月28日,马老在成都去世。2025年10月18日,《火铸文心:王火传》在天府书展首发。103岁王火、96岁李致都到了,唯缺马老。
生动记述王火的重要历程
从战火中的文学青年成长为文坛大家
王火,本名王洪溥,1924年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表和出版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迄今已出版作品三十余部、七百余万字,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和人》三部曲被誉为反映抗战八年的雄伟史诗,先后获郭沫若文学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炎黄杯”人民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榜首,被选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及《中国新文学大系》。除了《战争与人》三部曲,王火创作的反响较大的还有长篇小说《英雄为国》《霹雳三年》《外国八路》,回忆录《长相依》《过客蓦然回首》等。
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在巨大历史变动中作家的命运沉浮和心灵轨迹,留下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满腔热忱和对历史曲折的严峻审视。王火的作品中洋溢着的英雄主义气息,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青年一代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火铸文心:王火传》生动记述了王火先生从战火中的文学青年成长为文坛大家的百年历程,展现了他作为作家、编辑家、出版家的多重文化身份。该书的出版,不仅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提供了珍贵资料,更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文化传承的精神坐标。在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中,这份“火铸文心”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更多后来者在文学创作和出版事业中砥砺前行。
在本次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王火先生与中国出版事业共同成长的历程。他指出,王火先生的百年人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现当代出版事业的发展轨迹,“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王火先生始终秉持着‘出好书、出人才’的出版理念,这种文化坚守在出版业转型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封面新闻记者与李致交流。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摄影
首发式结束后,王火和李致两位世纪老人,在大家的护送下离开会场。临别时,两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紧紧地握着彼此的手,诉说着保重。
益通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